幼兒數學所涵蓋的層面有哪些?我們可以簡單的分為四個方面:數、量、圖形空間、邏輯關係。學習數學的精神應著重於「解題的過程」,而非答案本身,孩子是否具備主動思考、與人溝通、推理、判斷以及新舊經驗的連結能力等,是相當重要的。
當孩子仍在學齡前階段,家長或老師若能就孩子的認知發展能力,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啟發,讓孩子接近數學、喜歡數學,養成主動思考的習慣,孩子的腦筋會越來越靈活喔!
數學包含哪些概念
一、數概念
唱數、數數、認寫數字、一對一的對應、保留概念(數)、分解合成、加減運算、進位、序數、分數/倍數、乘法
二、量概念
多少、大小、長短、高矮、輕重、厚薄、面積、體積、容積、單位、時間、快慢、保留概念(量)
三、圖形空間概念
基本平面圖形、基本立體圖形、空間位置、圖案組成
四、邏輯關係概念
推理、相關位置、分類、部分與全體、序列、前後順序、因果、機率
幼兒會展現的數學能力
一、計數能力
基本的計數能力不同於唱數,孩子要能懂得結合數的音、量、形,也就是聽見「ㄙㄢ」這個音,懂得拿三個實物(如小熊、串珠、積木、雪花片等)的量,而且還要能從一堆數字卡當中挑出「3」這個形狀的符號。
二、對應能力
對應能力包括顏色、形狀等方面。以顏色來說,孩子要會區分不同的顏色,且正確的說出顏色的名稱,如紅、黃、綠、藍、黑、白等。在形狀方面,孩子不論看到規則或不規則的圖案,都可以找到大小及形狀相同的積木對應上去。
三、組合能力
組合能力可以分為數量及形狀兩個方面。
在數量方面,孩子是否可以做簡單數量的合成與分解?例如:10可以做(1+9)、(2+8)、(3+7)、(4+6)、(5+5)的合成與分解。
在形狀方面,孩子能否將兩個三角形組合成一個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。若是一個不規則的圖案,孩子可不可以用許多不同形狀或相同形狀的積木,將圖案組合起來?
四、分類能力
分類能力指的是孩子是否能在一堆物品當中,找出相同或不同的特性,然後依特性將物品分門別類,而且說得出其中的道理。
五、邏輯思考能力
孩子是否能從已知的條件,判斷未知的結果,懂得分析、判斷、推理,並能說得出所以然。
幼兒可以具有的數學概念
學齡前孩子所展現的數學能力,背後有什麼樣的「數學概念」?
一、對稱概念
從常見的蝴蝶、人體的外型,到摺紙、搭建積木等遊戲,讓孩子體會對稱,建立對稱概念。
二、位值概念
孩子能否瞭解「11」這個符號所代表的不是兩個 1,而是一個10和一個1?對於數字的位置和它所代表的值,是否有清楚的概念?
三、空間概念
孩子能否區分前、後、左、右、上、下、遠、近、裡、外等之間的不同。
四、序列概念
孩子具有觀察、分析、判斷能力,在一排看似混亂的物品當中,找出一個固定的循環規則,且可以無線延伸,這就是所謂的序列概念。
五、集合概念
孩子能在兩堆物品當中找出相同及不同的特性,並說出兩者之間的關係。
三個年齡層的幼兒數學發展
|
三足歲 |
五足歲 |
七足歲 |
數概念 |
會從1數到5,並且知道順序,可以用實物表示1~5;知道5個積木排成直的是5,排成橫的也是5。 |
會從1數到10以上,並且知道順序;可以用實物表示1~10,還可以做兩個兩個放成一堆的配對。 |
會從1數到20以上,並且知道順序,也會用實物表示;會做10以內的合成與分解;可以做5個一數;會比較兩個集合當中的數量多寡,並且算得出多幾個?少幾個? |
量概念 |
瞭解長短、大小、高矮、輕重的意義,而且會做比較。 |
瞭解長短、高矮、平面的大小、物體的輕重,而且會做比較。 |
清楚地瞭解長短、大小、高矮、輕重、寬窄的意義,而且透過實驗做比較,具有量的保留概念。 |
圖形空間概念 |
認識三角形、四角形、圓形。 |
認識三角形、正方形、長方形、圓形等基本幾何圖形之外,還可說出三角形有3個角3個邊的條件,並且會做形狀的組合(例如用七巧板組合動物圖案)。 |
認識三角形、正方形、長方形、圓形等基本幾何圖形之外,還可以說出其間的異同點,會做複雜的圖形組合。 |
邏輯關係概念 |
會做簡單的分類及單純的序列遊戲。 |
會做清楚的分類,並說出原因,可以做較複雜的序列遊戲。 |
會按照實物的特徵做精細的分類,並說明原因。會完成較複雜的序列遊戲。 |